李克绍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伤寒带头人,医院校的老一辈人物,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之一。
李老提出了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解释了很多长期困扰伤寒界的问题,解决了《伤寒论》研究中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
李老的思想我觉得是比较中庸的,比如李老对伤寒和温病的看法。
李老认为《伤寒论》确实包括了温病在内的热病,但由于是历史上第一次总结,实践经验还不能说十分丰富,理论水平也不够十分完善。
所以用现代眼光来看待的话,对于治疗伤寒方面,《伤寒论》是比较完善了,但是对于治疗温病方面,不可否认《伤寒论》是不够的。
因此李老认为温病学是《伤寒论》的进一步发展,来源于《伤寒论》,而不同于《伤寒论》。
不过是由于时代的继续发展,药物的继续发现,理论的进一步提高,到一定程度,中医的理论就会得到发展。
目前来看,李老的这些认识是主流的共识,在中医学界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
但是仍然存在着个别独尊伤寒,罢黜温病的中医或者爱好者,不能从中自我解脱出来。
依然不认可温病的理论,不认同温病补充了伤寒的不足,不认同温病对中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李老在书中还提出了几个学习伤寒论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是非常认可李老的研究方法,因此大家学习或者研究《伤寒论》也需要注意这几个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相对更加科学、客观。
伤寒百问我觉得很有价值,是李老把千余年来《伤寒论》遗留的一些疑难问题、争议问题进行解答,我觉得写的很中肯客观。
李老以问答的形式更多的是启发读者自己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如何去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
另外李老研究《伤寒论》的学术特点,就是对《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研究。
目前很多《伤寒论讲义》对六经病欲解时删而不讲,或者是解释不清。
另外认为不能指导临床,所以不够重视。
李老画了一个图
李老认为所谓从××至××上,有一个中心时间,比如太阳病从已至未上,是以午时为中心。
也就是太阳病解于午前午后,也就是早不想过已时,晚不后于未时的意思。
依此类推,则阳明病解于西前酉后,少阳病解于印前卯后,太阴病解于子前子后,少阴病解于丑前丑后,厥阴病解于寅前寅后。
这些都与阳气的升降盛衰有重要关系,因为图中很明显三阳病的欲解时,分别是日出,日中,日落前后的白天。
而三阴病的欲解时在日落到日出的夜间。
因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人体之阳气应天时之升降或壮大,有助于正气之驱邪,所以三阳欲解时在白天。
而三阴病解都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或稍后,这是阳生或阳气渐长之时,阳生阳长,有助于扶正。
夜半阳气还,可以扶阳而抑阴,但子时之阴,毕竟是阳之初生,只可缓解太阴之脏寒,未必能消除少阴病之肾阳虚衰,心肾交惫。
所以仅仅是阳之初生还不够,还有待于阳生之后再逐渐伸张,因此,其欲解的中心时间不是子时,而是子时稍后的丑时。
《素问·阴阳离合论》言:“厥阴之表,名日少阳”,《金匮真言论》云:“阴中之阳,肝也”,都是一个意思。
这说明,厥阴和少阳,本同一气,未出地之前,犹如每月之晦,则为厥阴,可见寅前寅后,就是阴尽阳生,即将冒出地面的形象。
综合来说,六经任何一经的病解,都与阳气的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