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潘毅老师说那些年,我教过的中医科目

潘毅老师说那些年,我教过的中医科目

发布时间:2019-12-18 19:19:33   点击数:

先来说说我的经历。

年底,我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留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担任助教。

在当时,要成为中医老师,医院轮科两年。在内、外、妇、儿病房、留观室轮完科,再去到病房独立值班半年,然后才能回到学校任教。

开始在大学任教的同时,医院看内科门诊,这门诊一直看到现在。

回想当时教学,什么仪器都没有,就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从来没上过讲台,也没有PPT等现代工具倚仗,怎么办?

就用最笨的方法,背讲稿!

现在看来,这些笨功夫是真值得,就像郭靖练降龙十八掌,笨功夫下到家不但讲稿背得溜,基本内容也真进了肚子。

我讲课就是从背,逐渐转为半背半讲,到后来因为理论熟溜,例证信手拈来,讲课自然逻辑顺达、有条有理,直到挥洒自如。

这当然有一个熟练和成长的过程,但我的适应性算好。

上讲台大概一个月,学校就开展了一次较大阵仗的教学督导,我的讲课评分是94分,光看分数,并不比同时被督导的高年资老师差。这对我的教学生涯是个很大的鼓舞。虽然我自知未成熟,但也认识到,也许自己具备做一个好老师的基本素质。

■■■

80年代末,机缘巧合,我学习了先天太极导引法。

“导”,是导气令身体处在和谐状态;“引”,是引动身体处在柔软、柔和状态。有如老子“抟气至柔,能婴儿乎”的感觉。

之后自然进入了打坐阶段。打坐过程里,慢慢体会到识神与元神的转换,掌握到以神御气、气御形,以及让内在之气充盈、通达的方法。体会最深的是,如何让气的质地转为清纯。

讲这一段经历,是想说,当你有过内修的体会后,你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就不会局限在纯书本知识,因为你多了切身体验。

中医体系,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少理念,实际都是从自身的体验中得来。

比如,对"气"看法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一个中医对整个体系的有效把握。有过生命体验的中医会自然地运用气来指导临床实操;而另一些中医仅是将气作为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来使用。前者是自然思考的中医,后者是扮演中医的中医,两者的思考深度与临床运作有着本质的不同。

■■■

在当时,我还听了几次易经讲座。我因为教中医理论,自然就琢磨易经有什么用。可能因为平时喜欢看百家之书,又习惯思考,小时候喜欢画画,所以对易经这种主要以符号图式来说话的学问,自学起来也并没感觉有太大难度。

一研究就发现,古代现存的第一本内修专著叫作《周易参同契》,是用易经原理来解释、并且指导内修的。

进一步又发现,易经与中医的关联度更大,且有“不知易,不可以言太医”的说法。

当时,我找过一些周易与中医相关联的书来看,总体感觉是,将易经观念与中医观念联系的多,落实到具体知识点、指导临床实际的内容却少,远达不到中医的需要。

于是我开始加深







































吃什么可治疗白癜风
初期白癜风能控制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renboxue.com/zyjcll/593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