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记者乔聚
年8月2日至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在包头市隆重召开。本次交流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包医院、中医院协办。日本顺天堂大学汪先恩教授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参会。
本次学术交流会围绕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领域的临床、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消化内镜临床与科研研究等。与会专家就消化疾病相关专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充分展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及青年论坛。五个分会场,分别为消化心身和GERD分会场、黏膜保护和EUS分会场、神经调控和IBD分会场、静脉曲张和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分会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和胃早癌分会场,大会邀请国内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进行了相关专题讲座,反响热烈。交流会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会后统计线上观看人数超47.2万,线下参会人数近人。据主办方介绍,会议邀请专家讲者人,本次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及内镜视频条,大会线下交流29篇。
年8月3日上午,大会隆重开幕,包医院孟宪梅院长主持开幕式,包医院党委书记王占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魏玮、包头市卫健委党组书记武燕、医院专业技术少将令狐恩强、包头医学院党委书记阿古拉分别发表致辞。
孟宪梅院长主持开幕式
主会场设立院士主委论坛及名家论坛,吸引了众多权威专家的参与。院士论坛上,李兆申院士介绍了慢性胰腺炎(CP)治疗方面的进展,目前采用微创与外科结合的治疗方法,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单中心前瞻性CP研究队列并发现亚洲患者特有的脂肪酶基因变异。樊代明院士强调反向思维在医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提出十大主张和六大思维,反向思维要求全面审视证据,考虑症状背后的原因及反驳因素。通过案例展示其在揭示疾病本质中的作用,他鼓励年轻医生质疑创新,用反向思维解决复杂病例,提高诊断准确性,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在主委论坛中,医院令狐恩强教授介绍了超级微创手术(SMIS),这是一种旨在保持人体解剖结构完整的前提下,针对外科疾病或药物治疗无效情况,切除病变或病灶以治愈疾病的新型手术模式,强调在不影响生理机能的前提下实施治疗。中医院魏玮教授深入探讨了消化系统癌前疾病中西医结合的跨器官多模态表征体系。魏玮教授呼吁建立跨器官多模态表征体系、多维度诊断思维模式,促进当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理论融合、交叉和创新、转化,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癌前疾病,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此外魏玮教授还介绍了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肯定了中成药的优势,分析了不足及今后的着力点。医院金震东教授概述了内镜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性,尤其是其在食管胃癌和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强调了早癌诊断与治疗的关键角色及其作为内镜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汪先恩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日本顺天堂大学汪先恩教授作为特别嘉宾参会并做重要报告。在报告中,汪先恩教授探讨了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机制与影响因素,强调中医药在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他指出胃黏膜损伤由多种攻击因子引起,包括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等,修复主要依赖细胞游走和增殖,通过案例展示中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方面的疗效。另外,本次大会还邀请了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主任魏文强教授,魏文强教授在报告中详细解析了中国消化道肿瘤的负担和防控进展。年,中国消化道肿瘤新发病例达.6万,死亡病例为.1万,突显其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人群和城乡差异显著。报告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特别针对胃癌和食管癌。
汪先恩教授在会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魏玮教授等推进的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诊断与治疗难病性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还为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这些成果无疑是颇具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
魏玮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在青年论坛上,医院王邦茂教授以《临床型科研——消化科医师进阶之路》为题,医院王化虹教授以《临床特色——IBD医师的专病之路》为题,北医院王林恒教授以《熟能生巧——ERCP实践心得》为题,对青年学者进行传经送宝。魏玮教授补充道,对青年学者可开展青年竞赛,学术帮扶、以师带徒等活动,有想法的青年人可由学会提供学术导师。会后,青年学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青年论坛活动,大受鼓舞,将继续向名家学习科研及临床、内镜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青年论坛,主办方从众多青年投稿文章及视频操作中选出29篇论文及内镜操作视频,进行交流汇报。这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为青年医生提供了展示平台。魏玮主委寄语青年医师在当打之年要敢拼敢闯,聚焦临床问题,以患者为中心,在磨炼手术技能的同时要务必注重学术的发展,总结和发现临床碰撞点,立足多学科交叉融合,创建中西医结合研究新典范,发展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为汇报的青年医师颁发交流证书。
在名家论坛环节,王邦茂教授(医院)、刘迎娣教授(医院)、时昭红教授(医院)、王晓素教授(上医院)、唐艳萍教授(医院)、汪芳裕教授(医院)、李天望教授(医院)、王化虹教授(医院)、年卫东教授(医院)、刘劲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王东教授(、王林恒教授(北医院)、张勤生教授(医院)、布赫教授(包医院)、丁士刚教授(医院)、田旭东教授(医院)、蓝宇教授(医院)、徐有青教授(医院)、刘梅教授(医院)、邹文斌教授(医院)、布图雅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原丽莉教授(医院)、刘凤斌教授(医院大学一附院)、朱良如教授(医院)、党彤教授(包医院)、刘涛教授(中医院)、李爱民教授(南方医院)、蔡毅东教授(中医院)、徐杰教授(医院)、贾燕教授(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文天教授(医院)、冯培民教授(成医院)、鱼涛教授(医院)、黄绍刚教授(广州中医院)、方念教授(医院)、宋军教授(医院)、何凌教授(江医院)、李学军教授(安徽中医院)、侯森林教授(医院)、陈鑫教授(医院)、刘添文教授(医院)、杜正光教授(首都医院)等众多消化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进行广泛交流及探讨。
参会的中西医专家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会议深化了对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的认识,架起了中西医相互了解的桥梁,实现了真正的对话。通过交流和切磋,中西医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整体治疗,尤其是中医药在综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引起了西医专家的浓厚兴趣。与会者表示,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将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落到实处,利用消化内镜实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全面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