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知中医之效,但莫明中医之理,现代医学掌权者动辄以经验医学名之。按理,随着时间推移,经验应该越来越丰富,疗效也应该越来越好,而中医临床现实却并非如此。再者,伤寒经方之效,业界尽知,其历经千年,在现代社会适应范畴越来越广,绝非经验二字所能解释。究其源,不过先贤重大道,后人好小术。大道有数,万古不变,明之即可执简御繁,纲举目张。此数源自天文,非凭空臆测,河洛八卦为数之起源,医道之数精华部分皆在《内经》运气九篇,仲景悟之,参合他典以著《伤寒》。本书缘起,正在于此……
我是路辉先生古中医系列大作之《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的责任编辑朱江,成中医出身,学术浅薄,岁月虚度,觍颜混迹于中医药出版社,工作数年,阅稿如山,但此书为目前职业生涯之仅见,掩卷沉思,唯叹相见恨晚。
此书洋洋洒洒百万字,直指中医源头,历数当下时弊,秉承先贤心法,启悟杏林后学;尤其可贵的是资料翔实,官方民间,搜罗博极,言不虚发,论不妄立,再穷多年心血,方有今日之书。
简单来说,此书回答了三个根本问题:
中医从何而来?缘何而立?向何而行?
下笔百万,不离此旨。
此书有一定难度,没有一定的基础难以理解。但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眼界和格局决定人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人如此,学问亦如此。即使一时难解,但把这本书当成“推窗见月之手”“深入宝山之路”,倒也不无裨益。
此书既名“前传”,那就还有“正片”在后,严格来说,这是一本“从源流开始教你学中医”的书,看似拖沓,其实不然。
因为,欲明前途,须知来路;不谋万世,难谋一时。
如果你只想在中医这座大楼里做一个普通的泥瓦匠,处理一下常见病,那么不必读这本书,跟师抄方几年足够,但如果你想深入杏林,学会如何设计、建造这座大楼,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这个书评或也值得一看,其后的“正片”——《伤寒方术》更值得期待。
这本书之所以洋洋百万言,是因为需要大量典籍作为支撑,为中医的来去之路拨云见月,令中医学子不再彷徨,更由于每个人领悟的契机不同,加之中医界成见已深,所以只能地毯式轰炸,正本清源,务必巨细无遗。
此书目录仅分卷篇两级,以八卦五行、北斗干支分列,乾坤两卷开路,述中医源流;《坎卷》厚重,其中分篇皆以干支命名,为全书数术之重心;《离卷》及以后部分列述少数民族及外国医算,异曲同工,权作参考。
书名中的“医算”“方术”“前传”,是此书之关键。此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强调中医“数术”,而非其他学术书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