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学 > 中医发展传播 > 酒与中医学20,醉酒后的中医治疗

酒与中医学20,醉酒后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17-11-2 13:53:19   点击数:

我们中国是个好饮的国家,

过节喝酒、娶妻喝酒、生子喝酒、搬家喝酒、庆功喝酒······

反正就是没事整两杯,男人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去酒桌的路上。

今天中秋节,你是在酒桌上还是在去酒桌的路上?

味辛、甘,性温。能和血通脉,祛寒壮神,宣导药势。用于痹证,经脉不利,肢体疼痛,拘挛;胸痹,胸阳不宣,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血瘀或阴寒内盛的病证;劳累后体倦神疲,肢体酸痛。湿热或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病人忌服。

你一定觉得我是在劝你不要喝酒。

然鹅,并没有,我就是那么任性。

既然饮酒了,就难喝醉,你喝醉了,自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

这样的

其实你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我们学医的酒桌上讨论最多的是如何正确用“纳洛酮”解酒。那么中医就没有解酒的药了吗?显然不是的。

  乌梅:

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生津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后烦渴。取乌梅30-50g水煎服或水泡服,可解醉酒后烦渴。

  白茅根:

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取白茅根15~30g水煎服,可解酒毒。

  桑葚:

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功效。解酒时可取鲜桑葚g捣汁饮用。

  葛根花:

味甘性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葛根花10g水煎服,可解酒。

  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性微寒,味辛甘苦,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10~15g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等症。

  竹茹:

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竹茹10~15g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苦参:

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另有止渴醒酒之效。苦参10~15g煎汤饮服,有益醒酒。

  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暑,兼杀酒毒。白扁豆15~30g水煎饮服,可解酒。

草果:

辛温,入脾胃经,具有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还有辟浊之性。另外,还能消宿食,解酒毒。草果5-10g煎汤饮服,能解酒。

  高良姜:

味辛性热,入脾胃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消食醒酒之功。高良姜10~15g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

  肉豆蔻:

性味辛温,属温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而且可以消宿食,解酒毒,治霍乱。取肉豆蔻6~12g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脾胃论》中有葛花解酲汤,组成:生葛花15g,赤小豆花9g,砂仁6g,猪苓5g,白豆蔻9g,生白术10g,茯苓5g,泽泻6g,木香6g,神曲6g,生姜6g,黄连3g。功能分消酒湿,温中健脾。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头痛心烦,眩晕呕吐,朐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

《太平圣惠方》中有葱白豉汤。组成:淡豆豉一合(约18g),葱白(切)一合。制作方法: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煮取一盏,去滓。主治:酒醉不醒。

今天中秋节,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写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酒醉疏狂月未寐,举杯邀月月已醉。

晓月慌忙逃入杯,饮尽残月揽影睡。

喜欢的请加







































白斑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renboxue.com/zyfzcb/121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