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痛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痛风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策略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提高了痛风的治疗水平,为痛风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治疗奠定了基础。比如,西医参照痛风的临床特点和国内外的治疗经验,将痛风的治疗原则总结归纳为八个字,即“分期、分级、联合、综合“。该原则强调,痛风的治疗应根据痛风发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严重程度,多种药物联合,同时兼顾痛风合并症来制订治疗方案。
痛风是中医和西医共用的病名。虽然现代医学所谓的痛风和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痛风,在概念之间存在内涵差异(中医痛风概念的外延范围更广),但随着中医痛风研究标准化的推进,中医痛风自成体系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同。中医痛风的治疗原则可总结为四条,且和西医的”八字“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1、抓住病机是关键
痛风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病理变化非常复杂,治疗也相对复杂。中医认为,虽然痛风病因错综复杂,但都有迹可循、有踪可觅,其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条主线,即痛风的病机。病机是反应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病机,才真正认识了疾病的本质,抓住了疾病的关键和核心要素。
中医认为,大多数痛风的病因病机,可责之为脾肾功能失调,初期外感风寒,膏粱厚味,内聚湿热均可诱发。久病至痛风中晚期,湿热聚而生痰,痰凝则影响气血流通,而气滞血瘀。湿热与痰瘀俱为有形之邪,胶结痹阻经络。在痛风不同时期的治疗过程中,需以痛风的病因病机作为辨证分型、组方用药的重要指导。
2、辨证论治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