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学 > 中医发展传播 > 名医风采26一个靠当药店卑微学徒成为天下

名医风采26一个靠当药店卑微学徒成为天下

发布时间:2021-4-6 20:41:03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pf.39.net/bdfyy/

这位先生几乎是卑微学徒成才的榜样。

这位先生家贫,但母亲却常做自强之言,从小教先生说,大丈夫进不能为国平大难,退必将帮人救疾苦,那我死都瞑目。

结果先生十三岁就被家人送到药铺当学徒,一个好的学徒必将是好的老板。

药店老板开了个条件,从早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到晚上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须随叫随到,随时处于干活状态。

药店干活的规矩是三稳三灵。

身稳,手稳,嘴稳。

眼灵,脚灵,耳灵。

这简直不是在培养一般的店员,而是在培养武林高手。

先生说道,条件我都答应,但我也有自己一点要求——准我看书。

老板问,什么书?

先生说,医药书。

老板说,可以,必须是关门以后。

在那个医药书被当宝贝的年代,先生非常珍惜这个条件,只要能读到古医书,付出再多也值得。

这种稀有难得心生起来时,上天给他成才之路正打开,这就是为何没有什么书的年代,出更多大学问家的道理。

结果先生一天认十味药,从包药,晒药,碾药,称药,制药,样样都全神贯注去学。

尤其是碾药这个粗活,先生常一不小心就把铁轮子抛出槽外。

还有包药这个细活,如果不熟练,很难包得既快又美观。

像包饺子那样,不会包得既慢又丑,所以少不了挨老板打磨。

这样先生成天到晚都在琢磨怎么样把事做得既快又好。

一年下来,老板居然很难再挑先生毛病。

先生拿到《药性赋》《汤头歌诀》,把它们视为秘诀,说,我那时我虽不是过目成诵的天才,但我字字句句都不甘遗失,很快这些书籍就烂熟于胸。

药店的书一一被读完了。

先生每次到城里批发药,顺路回来就会去沧海书林,原来这家旧书店有大量的医书。

先生风趣地说,我要感谢店老板,他的亲朋好友,婚丧喜庆,都要派人去送礼,而我腿脚好,去送礼就有小费,叫脚板钱。

结果我这些脚板钱统统都送给了书店。

先生在刚学徒时就领悟到像这样的穷孩子又不够聪明,将来想要行医济世,除了勤学苦练,还必须制定几个规矩。

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不怕穷不怕笨,就怕没原则。

结果先生十多岁就给自己定了三个规矩。

一不占便宜,二不乱花钱,三不混日子。

先生把这个当成终身治学做人立业的起码要求。

也成为教育子弟的人生准则。

人一旦有了正大光明的原则规矩后,气质马上就不一样了。

结果当学徒期间,有人来半夜找医生,或逢年过节只有先生一人守在药店读《药性赋》,先生依葫芦画瓢,照书开方,自己捡药,居然治好了不少人。

一时人称看书郎中。

就是拿着书帮人看病。

比如一患者痰多疲倦,先生认为脾虚湿盛,开四君子,不敢轻易加减。

结果病人吃了后,痰少,胃口好,有力气干活,大呼神药。

又有一患者痰多疲倦的病人,照方子吃又没效果。

先生摸到病人手脚凉,病人睡觉还口流清水,先生马上想到这是脾虚寒。

就把四君子中甘淡的茯苓,换成辛热的干姜。

就这样移形换位一药,马上变为理中汤,病人再吃肚子暖洋洋,口水不再流,四肢回暖。

先生说,前面那个患者,是脾气虚湿盛,后面这个患者是脾阳虚寒盛,湿盛用茯苓,寒盛用干姜。

先生从此领悟到,光背《药性赋》还不够,寒热温凉平固然要记住,酸苦甘辛咸也需要亲自品尝试验。

先生有幸跟在一位老郎中石先生身边打下手,先生说,我做帮工可以不领薪水,但是我向你学习也不交学费。

石先生乐哈哈说,你自学精神可贵,穷人孩子早当家。

同时鼓励孩子说,如果需登堂入室,还需下一番苦功夫,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先生备受鼓舞,每逢疑难,不是到古书中对照,就是到老先生堂前请教。

先生马上体会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好处。

勤学好问,就会越来越富裕。

刚愎自用,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气。

观察这些历代名医,像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等,无一不是从反复答疑解惑中获得学问的。

结果先生十多岁开始帮乡里邻居,亲朋好友看病,居然得心应手,略有口碑。

唯有一个朋友提了一个意见说,你出诊可不可以不要背一个书包,人家会把你当成看书郎中多不好。

先生一想说,我只管我自己提高,不管人家怎么看我,试问一下,哪个医生不看书呢?不看书又怎能做个好医生。

结果有个五十多岁的壮汉,中风了,半身不能动,请了些老医生治,一个月非但没好转,反而周身瘫痪,昏死过去。

全家慌乱,只要能请到的医生都去请。

实在没办法,准备衣棺烧黄纸了。

先生听闻后,背个书包准备去灵堂看病。

旁人都说,老郎中,大郎中都无法回生,你这小屁孩顶什么用。

先生那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牛劲又来了,病人肯定不想死,我怎么能放弃。

先生看病人是昏过去,滴水不入,两面红赤,打开书,根据判断,这是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木燥起火,扰乱神志。

病人家属看后,愤愤不平说,真是急惊风,碰了慢郎中,人都快断气了,你还翻书。

先生左思右想,反复琢磨,觉得要滋水涵木,平肝去火。

于是开出地黄饮子,去掉热燥的附子肉桂,加入滋润的百合胡麻仁。

药给病人煎好后,只能用管子一点一滴地灌入,病人居然大便拉得满床都是,神志清醒过来。

先生又帮他调理了两个多月,病人恢复过来又正常生活工作了。

这一次不单坚信了先生学中医的底气跟信心,更轰动了十里八乡。

先生说,真可谓炮打襄阳第一功。

从此以后,登门求治的人络绎不绝。

先生就是李聪甫,乃学徒成就的榜样。

我不单为先生勤学的风采所折服,更为先生面对别人议论,照样坚定自己目标的精神所感动。

一个名医除了勤学苦练外,还需要不为外界动摇的心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renboxue.com/zyfzcb/765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