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学 > 中医发展传播 > 三所中字号大学呼之欲出你感兴趣吗

三所中字号大学呼之欲出你感兴趣吗

发布时间:2023-4-5 18:08:39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最近,高校建设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一些代表和委员也纷纷献计献策。在网友中,有的建议合并东北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有的建议合并重庆五所大学组建“巴州理工大学”。在代表与和委员中,有的建议恢复或是重建“西南联合大学”,有的建议创办“张仲景国医大学”,有的建议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有的建议创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有的建议设立“中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

从中可以看出,出现了三所“中字号”大学。对于这三所大学,许多网友热情高涨,表示坚决支持。既有正儿八经的建议,又有民众的广泛支持,这三所“中字号”大学似乎呼之欲出。不过,如果真的成立或是创建这三所大学,你有些有兴趣吗?

1、中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发生,在我国,经过无数人员的合力奋战尤其是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奋不顾身的抗击,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也暴露出公共卫生和防疫力量不足这个短板。

为了补齐这个短板,疫情期间,一些“双一流”大学宣布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比如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宣布共建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原来,全国也有一些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比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建一所单体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就构成一个完整公共卫生高校体系。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与其新建,不如在现有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基础上进行重点建设,毕竟从零开始的路过于漫长,远不如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来得快。须知,打造一所高水平的新大学,没有几十年时间是不可能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从经济角度看,新建一所大学投资巨大,极不合算。

2、中国应急科技大学

《澎湃新闻》报道,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应急科技大学”的建议》。提案主要内容是,新的中国应急科技大学由现有的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进行合并组建,新学校位于北京。显然,校名是三所既有高校校名的组合。

合并几所一般性本科院校,然后升格为大学,是这些许多高校走过的路子。不得不说,将应急管理部的三所一般本科院校合并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许多网友表示“这个可以有”。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巨大,而这方面的力量十分薄弱,专业队伍极少,而且分散在各行各业,形不成专业优势。应急管理部的建立从体制了解决了统管统筹的问题,但没有解决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以及人才培养的问题,而现有高校在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也比较薄弱,成立中国应急科技大学确实是当务之急。

应急管理部现有的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和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建校时间都不长,尤其是办学层次偏低,分散办学也形不成合力。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于年12月才成立,核心专业是消防指挥、消防工程。华北科技学院的前身是建于年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年改制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年才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华北科技学院,核心专业只有安全工程。

防灾科技学院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年),年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与华北科技学院相比,防灾科技学院专业门类齐全,设有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等防灾减灾方面的核心类专业11个。

这三所高校分别侧重于消防救援、矿难救援和地震救援,三校办学理念相同,具有很好的融合基础,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交叉重叠。比如,一旦发生地震,三种救援就会同时展开,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三校合一可以进行整体协调培养,有助于提升应急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应急救援管理的科学研究。

3、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在此之前就已经有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说法。年11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主持。此次会议可谓专家云集,而且教育部也派人参加。

与会专家在听取大学建设可行性报告后,从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当时,黄璐琦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建设报告,制定时间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已是国家战略。要振兴,就离不开人才培养。中医急需一批经典理论扎实、临床实践丰富、现代科技与传统知识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科研机构组建大学,可以促进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4、三所“中字号”大学建在何处?

按照过去的思维习惯,带“中字号”的高校一般选址北京,但是现在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现有高校有的也面临迁址问题。比如,按照计划,到年要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杨镇)、北京建筑大学(大兴)、北京工商大学(良乡)、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建设。可见,在北京新建三所高校不是合适选项。

今年两会期间,有委员建议,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在济南,因为济南是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不失为一个选项。

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科技学院的校址都在河北廊坊(仅一墙之隔),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校址在北京昌平,校址选在廊坊似乎很合适。但是,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要建成高水平大学极为困难,因为三校最高培养层次只是硕士研究生,即使防灾科技学院所设学科与专业与其他高校在水平上也有很大的距离,而周边没有相关力量能够借助,发展起来相当不易。

从防灾科技学院所设学科与专业看,最高水平基本都在武汉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比如地球物理学的前三名是武汉大学(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中国地质大学(B-),地质学的前三名是中国地质大学(A+)、南京大学(A+)、北京大学(B+),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前三名是中国地质大学(A+)、中国石油大学(A+)、中国矿业大学(A-)。华北科技学院的核心专业所在学科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前两名是中国矿业大学(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如果要建设高水平的中国应急科技大学,不如选址武汉或是徐州。前者有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后者有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支撑,有利于借力建设高水平学科,如果要在原地赶超恐怕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同时,武汉名校林立,可以综合利用各个学科的资源优势,对于提高新建大学的学科水平十分有利。

全国高校已经有了一些应急管理学院,而且起点都比防灾科技学院要高,也有相关学科的支撑。比如,年4月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院,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年12月甘肃应急管理学院成立。这些学院都是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方面培养人才和承担智力支撑的功能。如果只是在现有的三所学院基础之上合并成立中国应急科技大学,估计在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方面难以与既有的应急管理学院竞争。

防灾科技学院

同样道理,如果设立中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在武汉、南京、长沙、成都、沈阳之间选择比较好。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力最强,是仅有的两个A+学科。湘雅医学院、华西医学中心和中国医科大学在医学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可以形成共建关系,有利于迅速提高办学水平。

视角不同,结论不同,网友们,你对此有何高难见,欢迎留言。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renboxue.com/zyfzcb/1119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