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中医学「推天道以明医事」,实际上是根据「道」或生活常识而悟。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叫悟而只能叫蒙。
道的意蕴
对国人来说,坐而论道从来就是一件非常有境界且高雅的事,同时又易给人一种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玄妙感。连老子这么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也有这么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的话,似可多向解读。
但,「道」真的不可道吗?
其实也未必!
用语言来描述博大精深的「道」,永远都词难尽义。但「道」还是有大致可归纳的部份,我们不妨称为「可道之道」。
现代人的理解:「道」大体具有宇宙本源,万物之始以及天地自然规律这么一些基本含义。其中,天地自然规律是基本可以说清的。
先贤论道的目的
古人讨论宇宙奥秘是以人为中心,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来展开。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道德经》言:「执大象,天下往。」
「天」作为自然界最大的一个「象」,天之道一直是古人效法的终极目标。在实用领域,「道」的根本意义归结为「天之道」,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放到各学科,「天人合一」意味着学科的道理必须与天道相合。由此,「推天道以明人事」就成了古代各学科领域的价值取向,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医学当然也不例外,涉及的正是典型的天道与人事,不过换成了「推天道以明医事」,就是以天地变化大象中所蕴含的「道」,来推及医学各种「象」中所含的理。
天人一理,无非是天象、地象、人象、物象中「象」与「象」之间的相类。
1可法之「道」作为宇宙本原,万物法则,自然规律的「道」,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自然成为所效法的规律与准则,这就带出一个问题,可法之「道」必须是可明白之「道」。
可法之道有没有一个简明的表达?
假如有,谁有资格来归纳这个「道」?
不用说,敢归纳而又能归纳的人必须是智慧与老子相近、且又喜欢教导人的人,那是谁呢?
孔子!
那么,可道之「道」是什么?
孔子在《易传》里,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点明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相互作用,是宇宙的根本法则,自然规律也由此呈现。
2「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是阴阳?
阴阳最原始理念,源于日光的向背。其中,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下来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以太阳为参照?
我们不妨看看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太阳系由宇宙大爆炸过程中的一团星云形成。太阳可以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占了太阳系质量的99.86%,其他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星体的总质量只占0.14%。
外星系对地球的直接影响即便有,也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规律性不强。尽管古人没有这些数据,但不同星体或星系对地球的影响力大小,以及影响是否规律,还是不难感知的。
这样一来,「人法地,地法天」的这个天,实际上大部分体现在太阳上;而地,就是地球。
所以,要效法「道」,就要寻找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规律。
医学作为实用之学,在不忽略「道」本原(宇宙本质)的前提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