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唾、涎、涕、泪和胃液、肠液、关节腔液、胸腹腔等间隙的液体等),是液态样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四、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二)充养血脉
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神
一、中医学中神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中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其中又将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
二、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举例)。
2.气能行血
(1)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
(2)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3)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
3.气能摄血
(1)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2)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逸”。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
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1)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2)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
(3)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证,必须气血双补。
2.血能载气
(1)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2)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
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
二、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1.含义:精与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
3.病理表现:衰则同衰(精亏则血虚,血虚则精亏)。
(二)津血同源
1.含义:津液和血来源相同而又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津液与血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2)津液进入脉中,与营气结合,便化生为血液;血液中的津液,与营气分离而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液。
因为汗液为津液所化生,而津血同源,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3.病理表现:津血互损。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1)治疗津血互损的病证,应津血互补;
(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
2.精能化气
(二)精、气与神的关系
1.精、气化神
2.神驭精、气
总结: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可分而不可离,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活动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的辩证法观点。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都可以与玄宗经络取得联系,希望玄宗经络可以帮到您!胡老师及她的养生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专属养生咨询与服务。
有好东西,就分享。请借用你宝贵的金手指,马上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