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刘长林中医学发
发布时间:2017-12-20 0:09:46 点击数: 次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很高兴能在这个讲坛跟大家交流,中医我是外行,我应该向各位学习,刚才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有很多的收获。我想从哲学的角度谈一点对中医发展的看法。对中医我是充满信心的。中医肯定对世界要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远远要超出医学的范围,就是说,不仅在医疗保健和提高生命质量上,对世界会有贡献,中医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对整个人类文明和未来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这次论坛的议题里面有“中医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考虑的。我认为中医目前发展的瓶颈最重要的是哲学,而不在医学本身,也不在科学上。我这样谈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你是干这个的,所以你吆喝这个。但是我自己不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这么说?从中医的特点和一般意义来说,在我看,至少一百多年来,从清朝后期到现在,没有产生特别伟大的中医家,个中原因是因为忽视了孙思邈说的那句话:不学“易”,无以成大医。张介宾在《类经》一书里也反复强调过这个道理。所谓学“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哲学:成就中医大医,要学中国的哲学,要把中国的哲学学透,不是以任何西方哲学为准解释和评价的走了样的中国哲学,而是用现代精神理解的本来面目的中国哲学,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中医大医。中医作为一门学术,一门学科,是需要有大医来带动的。而忽视了中国哲学,没有一批大医来带动它,中医就衰落了。当然,忽视中国哲学,不能正确理解中国哲学的原因有很多,根子不是出在中医上。为什么孙思邈要说那句话?我的体会,他确实说中了中医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医和哲学,中医和周易,中医这门具体的学术,它跟哲学有特殊密切的关系,这一点与西方科学、西医学有不同。西医学也有哲学做支持,但是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分科越来越细,哲学和自然科学必然要分离。他们走这条路,是由他们对世界认识的基本出发点决定的。而中国学术,中国传统科学,不是这样子。中医学跟哲学的关系不能够像西医学和哲学的关系那样,必须分离。一些人以此为由,批评中医至今没有脱离朴素的阶段,因为你跟哲学没有分离,还要讲阴阳五行气,而这些是哲学概念,说明你还没有超出自然哲学的阶段。这种批评实际上是按照西方科学发展的轨迹作为标准,来要求中医学的。这样做的错误在于,他们不懂得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传统思维有着根本区别,中国科学传统与西方科学传统所依据的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