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学 > 中医现代概念 > 小编的中医学习笔记对话林杰医生中医的

小编的中医学习笔记对话林杰医生中医的

发布时间:2017-11-9 13:22:50   点击数:

林杰老师讲座之前,小编与他约了一场专访,这场对谈,让小编非常有“养到了”的感觉,如同被充满了电。

他给人看病,与大多数中医师有个根本的不同——

“我现在做手法,或是开中药,我事先都不知道我想做什么。看到病人的一瞬间,动手的一瞬间,我也还不知道,动完手才知道,开完药才知道。从来不会事先有一个模式去套。把着脉、与患者聊着天,我就把方子写下来了。写出来一看:哦,挺有道理!”

所有的道理、理论都是事后的总结和归纳,他事先并没有去想道理,然后推论出应该怎么做。“一旦事先有个东西,那是思维模式在运转,是识神在起作用,那个状态未必是对的。”他给自己开处方往往开不好,因为对自己太了解了。“会列下很多条条框框,回去查很多资料,最后组了一个方,似乎很好,但其实不是。”

他说,真正的好处方都是当时随机写下来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一瞬间得到的才是真的。”

您治病,不是想好了一个道理、一个思路然后去执行,不是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判断,而是“不假思索”的,像是元神起作用,听起来真是特别让人心向往之。您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才能进入这种状态?

所谓的“神”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叫做元神,它是跟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一种东西,存在于任何一种事物当中,它才是整个世界的大仓库;另一部分是通过学习、积累,沉淀下来的感知力,我们叫识神。识神只是仓库里拿出来的一些货物而已,我们拼命去学习、去努力,也只是拿出仓库里的一部分为我所用,始终无法自如使用仓库里全部的东西。我们都希望有一种状态,可以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就把仓库里的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这种状态的要素,就是要突破“小我”。

怎么做到呢?

一是生活积累。不能就医论医,有句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处处皆学问,对生活的理解越深,越容易做一个好医生。你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决定了你怎么捕捉对方的心态,解决对方的心结。不是念医书才能提升格局,是把心打开,去感悟所有事物对你的启发。中医是关系学。一粒盐放在嘴里会觉得咸,放到缸里呢?放到河里呢?它还在,但是你已经感觉不到了。因为格局不一样了。

二是平时练功。练功时,不断把自己与周围空间融合,随着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大,会觉得,所感知到、认知到的东西,与平常学习到的东西略有不同。

三是读书和思考。开卷有益,广览博闻。

四是游历山川大地,遇见不同的人,体会不同的地形、气候的考验,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聊天,吸收不同个性、不同行业的人带来的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智慧。

五是动手。学中医,从第一天开始就要动手,动手后会对人体有更深入的感受。一开始,你接触到的,只是皮肉筋骨以及温度、湿度这样的质感,后来,你接触到的是对方的气,再后面,你可以接通他的心神。最后你会把自己淡忘掉,与周围的环境完全一体。这种状态,只有动手,才能介入,不动手的人,始终只能停留在观念上。

有形有相的人体背后,还有一个无形无相的、看不见的东西。对有形的这一面了解得越清楚,越不能感到满足,背后的那一面才会出现。连有形的这一面都不清楚,是看不到背后那一面的。

其实以上五点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分开说是为了表达上的方便。

说到动手,我们做推拿、艾灸、刮痧、拔罐、拍打……都是动手,这些不同的具体手法之间,它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推拿是直接接触对方的身体。做艾灸,你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人体,但是你的神和气,借助艾这个介质,穿透、进入了对方的身体。针刺也进入了气和神的层面,一针下去,并不是那根针在发挥作用,而是一股能量进入了对方的身体。那时候,不管你是用针、用艾灸、用推拿,你都是完全“无我”的。如果还有一个“我”,那么你给对方的,只是你有的这么一点东西,当你是“无我”的,所有外界的能量都可以通过你一起介入。

那时候,自己只是一个管道?

是的。绝大多数的医生为什么做不好?因为他总是强调“我想做到什么”,“我想改变什么”,一旦强调了小我,他的力量充其量也就是这么多,绝对是不够的。一旦他只是一个管道,所有能通过管道的能量都进来了。所以,中医的治疗模式,首先是“无我”,我只是一个管道。

所以,中医不是一个知识体系或者治疗体系,是修行体系。

把中医当做一个修行体系来看是更合理的。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学领域的一个表达,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传统文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是理念上的,又是生活方式上的,更是具体表达形式上的。没有截然分开的东西。它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

中医也是一个相。

对,所以未来我带学生尽量不带医生,因为医生有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反而容易钻牛角尖,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把它当做修行也好,当做提高自我修养也好,当做生活方式也好,或者当做认识世界的渠道和窗口,它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我理解的中医,首先是一个生活理念,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然后才是与它配套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是怎样更自由地生活。最后才是医疗模式,补偏救弊,亡羊补牢。医疗模式是基于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生活方式的一个有益补充,不强调医疗模式。

您被称作“中医开关手”,这个称号是因为您的外治手法非常巧妙。但手法背后是整个人的能量状态、生命状态在支撑。学生跟你学,只从技术层面是学不来的吧?

对,所以我带“青年中医培养计划”这些学生的时候,完全是在给他们洗脑,因为他们做了几十年的临床,有很多固定的观念和条条框框,这些会阻碍他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先把这些都打破,然后让他们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之后他们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做医生,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近十年来没有学新的技法或者针法,但一直在进步,在提升。因为心能捕捉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心的高度决定了手法的高度。技法是随心而化,不是一个具体的操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让人“每逢大事有静气”。遇到各种变故,都可以当下静下心来,理智地分析,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是我们学中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把它当作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自身修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定要治什么病。治病不是目的,是附带产品。

有点像宗萨仁波切讲的“俯瞰轮回”的视角,面对一个事情的时候,能看到它背后有更宏大的东西,就不会那么执着,抓得那么紧了。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有意的截屏,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种情况出现,只是看你愿意选择哪一段截屏出来而已。把它放入河流中的时候,其实不值得一提。就像一个疾病,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你对疾病的看法是你不断地用你的意识去截屏的结果,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所有的东西,用佛家的话来讲,叫“众缘合成”,众多的条件具备的时候,才出现这么一个相。你增加或者减少一个条件,就全然不是了。所以,我们医生所做的,无非就是增加一个条件或者减少一个条件,那个相就改变了。

我讲的课程里面分为三部分,我称为三把椅子,一是调神,二是调气,三是调形。其实这三者也不能截然分开,这样说也是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有“精气神儿”,精,就是物质基础,如同房间的钢筋水泥,钢结构还是木结构。气,是能量之间的流动,是把物质基础砌成这个样子或者那个样子。神,是信息之间的沟通、交流、判断。信息最重要,信息错了,后面所有的东西都错了。

拿杯子的这个动作,首先是一个意念的产生——“我要拿杯子”,是神动,神动调动气血到手上来,手因气血的驱使动起来,去拿杯子,形就变了。从神动到气血动到形动,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任何一种治疗,无非是调神、调气、调形,没有其他东西。对我来讲,所有的病名都只是一个代号,不是真实的。代号会给我们提供相应的信息,我们再根据信息做出相应处置。

我们大多数人活得越来越粗糙,活在概念的世界里,感受力和觉察力很弱。比如用艾灸,也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大夫说该灸大椎穴就灸大椎,但是对于艾灸之后气血的改变,很多人其实觉察不到。该灸哪个穴位,是书上这么写的,是中医大夫告诉我的,不是艾灸之后我的身体感告诉我的。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感受力?

打坐和太极拳是很好的方式。水面流动的时候不容易看出两岸的风景,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可以倒映出青山绿树。湖面越平静,越能真实反映出周围的状态。平常,我们的神都分散在外,飘来飘去,感知力就下降了。让神回来,感知力就不一样了。就像一个人开车走神了,该踩刹车也不知道了,旁边有个人喊一声提醒他,他的神就回来了,赶紧踩个刹车。所以,我一直强调治神,让感知力回来。其实医生不是能治病,医生是那个提醒者、帮助者,让你的神在那一瞬间回归本位。

某种程度上说,医生和疾病的作用是一样的。疾病也是一个提醒者和帮助者。

这个观点非常正确。我始终不认为病是不好的。病是上天给你的一个礼物,让你感知到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不对了,你的思维方式不对了,生活方式出问题了。它是善意的提醒。我从来不说“治病”,只说“你已经迷失了,需要归位”。

疾病是个小礼物,死亡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最大的礼物,因为我们什么都抓得牢牢的,什么都放不下,只有死亡能让我们放下。当我们能提前看到这一点,对疾病与死亡就不恐惧了,反而会回头把生活安排得更好。

有的病人在生病期间会特别积极的求医问药,但没打算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只想尽快消除各种不适的症状,赶紧治好病赶紧回到之前的生活状态中去。这样的病人,是不是不容易治得好?

这样的人,始终在治疗的路上,不是真心地想找回自我,找到本位。当他自己不愿意的时候,医生是孤掌难鸣的。治疗是医患之间的互动,医生和疾病都是病人的朋友,帮助他回家。艾灸、拔罐、针刺、中药,其实都是不同的方式,让病人的心得到安抚。

建立这样的一个观点,也许对一个中医爱好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比学几个技法还重要。

是的。

(未完待续)

这里是《视周刊》编辑、“养心殿”公益中医沙龙发起人赵之萍的自媒体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renboxue.com/zyxdgn/127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