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自古名医辈出,川派中医文明根基厚植,源远流长。自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巴蜀医家就有余人,影响医坛多年,“中医之乡”的美名历久不衰。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使得川产道地药材享誉国内外。川派中医以伤寒学说为基础,形成伤寒学派、方剂学派、临床中药学派、内科学派、外科学派、妇科学派、儿科学派、针灸学派、骨科(推拿)学派、五官科学派等各具特色的主要学派。巴蜀中医家临证各有所长,但总体均具有川派特点,如重视脉诊、强调辨证、医药兼善、重视温补、药食并进等。川派中医之所以能独具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重要医学派别,还得益于“易学”的理论指导,故有宋代程颐的“易学在蜀”之说。如此悠久闻名的川派中医研学体系与氛围带动了民间对中医药学的极大认可。在不断取其精华,推陈出行的传承中,赋予川派医学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内涵。
根植初心:
让更多人受益于川派中医
川派中医在我国数千年的传承中虽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基于中医行业规范管理体系的缺位以及中医行业内部的交流稀少,导致中医学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医院、诊所、门诊的总数仅六万多,这与我国庞大的医疗需求基数相比是微乎其微的。正当此时,随着年5月中医药法的颁布,“川派女子中医”连锁医馆秉持着对川派中医技术匠心继承与推广发展的初衷,试图让更多患者救治于中医诊治办法,助推川派中医的行业发展。其创始人严涛,深耕大健康行业17年,对中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他表示:“传承川派中医药文化十分必要”。他直言自己也是中医技术的受益者,“10多年来,我虽然有很医院的专家资源,但实际上,医院看过病,一直都是看中医。我父母,孩子都是看的中医,通过中医的推拿、艾灸、吃中药,效果非常好”。年,严涛的母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那时,做手术已毫无意义,医生预测他的母亲只剩下3、4个月的寿命。后来经人介绍,他让母亲进行中医保守治疗。吃中药、做针灸……治疗期间定期带母亲做检查,他发现原本母亲身体里的肿包块都渐渐淡化了。肺癌病人通常会出现的疼痛、肿胀、咳血症状,母亲都不曾有过。在中医治疗下,母亲不用在病床上承受癌症的折磨,在高质量的生活下,多陪伴了严涛两年多。“这只有中医才能做得到,中医真的太伟大了!”回忆往事,严涛如此感慨。正因为这段经历,严涛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医药行业。正是处于对中医治疗体系的信任促使严涛产生了要将川派中医技术广益于众人的热情。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他始终坚持将川派中医精髓发扬光大,将川派医者的仁心达济天下。为实现中医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严涛敏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