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学 > 中医实践方法 >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篇珍藏版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篇珍藏版

发布时间:2017-12-16 15:03:54   点击数: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3.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4.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5.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6.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7.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8.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9.阳虚外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10.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11.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12.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1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14.相乘:乘,即乘虚侵袭。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15.平肝和胃法:又称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16.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17.子病及母:即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18.滋肾养肝法:又称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19.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grenboxue.com/zysjff/167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