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认为,蓑老是长期的阴阳失调、脏腑精气虚衰以及痰、瘀、毒侵害的结果。善
于排生齐,为防止来老,健康生存,尽事天年,应当掌握顺应自然、形种共养、固护精气、调补肆肾的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健身延年之目的。
(一)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
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时也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类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理上形成了与天地自然变化几近同步的节律性以适应外界变化,并作出
自我调适的能力,是维系健康的重要环节。因此,人若不能顺应自然,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长
期素乱,全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徇外邪能力减弱,则易患外感疾病。中医
学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和宜,衣着适当,调和饮食,以适应四时气
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均是顺应自然养生的体现。
外界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故人不仅有自然属性,
也有社会属性。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另一方
面又影响人的心理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
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
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人必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
应的养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
《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
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二)形神共养
形神共养,指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身心和谐的养生原则,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
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捱,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键
東长寿。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活动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高的密切关系。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落,神为形之主,无形则抻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这种“形神
共养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识
使寿命得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