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被认为是玄学,这是很多人的误解。
玄学出现在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是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可以讲玄学是道家思想,重在哲学辨理。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庄子(约前-前),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他们的哲学思想真正传承到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才被历史上认为“玄学”。
中医与道家学说确有渊源,但中国很早就有中医了,只是恰好也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了系统化,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理念核心奠定了中医的理论框架。这其中的哲学思想与老庄等道家的一些哲学思想有同源,但它们都是来自于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阴阳学说。
也就是说,医道同源,各为分支。只能说中医与玄学有渊源,但不能划等号。因为中医虽然在老庄同时期形成理论体系,但实践应用却是早于老庄。在这之前已经有商代的《伊尹汤液经》,而史上认为更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关于用药的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使用了寒、热、虚、实、阴、阳的症状论述。可以看出,中医采用阴阳哲学思想更早于老庄,于先秦乃至周初已经有所体现,几乎与周易同生共存。所以传统文化里讲“医易同源”是历史上一直传承下来的共识。
更何况,中医是建立在用药经验与哲学辨证两者之间的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基础上,不再是虚无的辩证哲学,而是辩证哲学在人体医学实践上的具体应用,出现了证、方、药之间相互联系的应用,可以讲是中国人民在医疗实践中伟大的智慧创举。
如果因为中医与玄学的一些哲学思想同源这种情况,把中医打上“玄学”的标签,无疑是对中国人民长期医疗实践所付出巨大艰辛和成效的否定,是一种学术诋毁。